1、施工工序
施工准备→运输→摊铺与振捣、→刻纹、切缝→养护
2、施工准备
(1)基层的强度、宽度、平整度、横坡度、压实度和弯沉值均达到设计要求,并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,质保资料齐全。
(2)已完成水泥砼路面试验段的施作,施工设备及作业人员的配备已到位,已总结确定施工工艺参数。
(3)水泥砼拌合站已配备并经校核、审批,各种原材料质量经检测合格、砼配合比设计已完成并经监理单位复核、审批。
(4)水泥砼面层施工模板及配件已全部配备齐全,并完成进场验收。
(5)现场作业区域已完成测量放线,道路中线、路面边线已恢复并经复测检验,路面高程控制点已完成复核。
(6)施工现场基层顶面已完成清理,表面无碎屑、无杂物,并洒水湿润。
(7)水泥砼面层施工纵缝、横峰、角隅所需钢筋已进场且经验收合格,并且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加工制作,各种接缝材料已配备到位。
3、施工方法
(1)模板的安装
采用钢模板进行施工,模板应当平直,拆、装方便,而且加载后挠度小,连接牢固、紧密、不漏浆,并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形安设。同时,模板高度与混凝土板厚相同。模板用厚钢板和角(槽)钢组合构成,接头处设置牢固的拼装配件,无错台。
在安装模板前,应根据设计图纸定出中心线和路面边缘线,模板顶面应与路面设计标高一致。模板两侧用铁钎打入基层以固定位置,接头处牢固紧密,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。安装完毕后,应检查模板相连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。确认安装合格后,在模板内侧表面刷涂隔离剂,以利于拆模。两侧模板安装就位后,应横跨路面拉线,并用直尺检测拉线至基层表面的距离是否满足混凝土板厚的要求,基层局部高出部分应予以凿除。
(2)钢筋安装

(3)水泥砼的拌和
为保证砼的质量,砼拌和采用具有进料自动计量装置的强制式砼拌和机,并从材料的选择、先进的检测手段、严密的操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,以保证水泥砼的质量。
首先对水泥、石子、黄砂、减水剂等原材料进行试验,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,水泥标号按设计抗折强度确定。所用骨料的压碎值、磨耗值和级配组成应符合设计要求。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,并完成复核、报审工作。拌和前要测定石子、砂的含水量,一般上下午各一次,特殊天气及时测定,并及时调整施工用水量,确保配合比的准确性,同时拌和时间须严格控制。
其次在拌和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,确保砼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需求。拌合站须做到材料堆放分仓,施工配合比挂牌,从而有效地保证砼的质量。拌和好的砼混合料,在运到施工现场前,不离析、少漏浆。

(4)运料
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汽车,总运力须略大于拌合站拌合能力。装运混合料的容器不应漏浆并防止离析。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1.5M。
(5)摊铺与振捣
混凝土摊铺前,应对模板的位置、高度、润滑、支撑、稳定情况及拉杆的放置、基层平整度、润湿情况进行全面检查,确认满足要求后,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摊铺。
混凝土摊铺时要严格控制运输车辆的出料高度,随倒随铺。施工时应先铺下面半层,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,并安置好传力杆位置,再浇捣上面半层。对混合料的振捣,每一位置的持续时间,应以混合料停止下沉,不再冒气泡并泛浆为准,在模板旁振捣时,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。待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后,接着用平板振捣器在混凝土表面全面振捣,全面振捣后用三滚轴进一步整平并提浆,最后用抹光机抹面,并进行拉毛或压槽工作。
(6)刻纹、切缝
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,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,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,为使路面具有粗糙抗滑的表面,人工修理后,用砼路面刻纹机进行刻纹处理。
切缝处理也是砼路面浇筑的关键。切缝时间掌握得当,在有效避免水泥砼收缩缝产生的同时,增加了路面外观的美观程度。一般地,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%-30%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,从时间上控制,一般在10-12小时内切割,随着气温上升和下降将有所调整。
胀缝应与路面中心垂直,并且缝隙宽度大小一致,缝中不得连浆。缩缝采用切缝法,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。施工缝的位置与胀缝设计相吻合,传力杆必须与缝垂直。
①普通混凝土路面在与结构物衔接处、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。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、胀缝板和传力杆。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;缝壁必须垂直;缝宽必须一致,缝中不得连浆。缝上部灌填缝料,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。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面层加硬路肩总宽度时,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。
②传力杆的固定安装方法有两种。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,宜适用于混凝土板不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,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方法,宜用于混凝土板连续浇筑时设置的胀缝。
③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,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%~30%时进行,宽度控制在4~6mm。
④切缝深度: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/3,且不得小于70mm。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度的1/4,且不应小于60mm。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应及时灌缝。
⑤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,缝槽应及时填缝。灌填缝料前,清缝。填缝料的充实度根据施工季节而定,常温施工与路面平,冬期施工宜略低(凹)于板面。
(7)养护
砼路面完成后应该覆盖洒水养生,养护时间视气温高低确定,高温季节不少于14天,低温季节在28天以上。养护期间,始终保持砼路面湿润,养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,在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。养生期结束后即进行填缝施工,并按设计要求严格选择填缝材料。

(8)填缝
缝槽在混凝土养生期满后及时进行填缝。填缝前需要将缝内小石子等杂物用钩子清,灰尘应用工具吹净或用水冲洗,填缝以前应使缝内干燥。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,填缝时用沥青灌缝机慢慢进行填灌,填料应用聚氨脂焦油类,掌握适当的温度。夏季施工时,应使填缝料灌至与板面齐平,冬季施工时则应稍低于板面。总之,应保持其弹性与韧性,使整个路面整齐美观。
(9)砼路面成品保护具体措施
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成品管理小组,承包范围的成品实行统一管理,特别在浇捣后的28天内,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,防止人车及畜在路面上行走。
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%以后,可允许行人通过。在面层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前,不得开放交通。
二、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
(一)原材料控制
1.水泥

2.粗集料

3.砂

(二)拌合
(1)应提前标定混凝土的搅拌设备,以保证计量准确。
(2)每盘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合机的性能和拌合物的和易性、匀质性、强度稳定性确定。
(3)严格控制总搅拌时间和纯搅拌时间,每盘最长总搅拌时间宜为80~120s。
(三)运输
(1)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,总运力应比总拌合能力略有富余。
(2)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、漏料和离析,夏季烈日、大风、雨天和低温天气远距离运输时,应遮盖混凝土,冬季要保温。
(四)常规施工
摊铺、振实、做面与养护、接缝处理。

- 雨期施工质量控制
雨期施工基本要求
1.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,掌握天气预报,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。
2.调整施工步序,集中力量分段施工。
3.做好防雨准备,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,或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的罩棚。
4.建立完善排水系统,防排结合;并加强巡视,发现积水、挡水处,及时疏通。
5.道路工程如有损坏,及时修复。
6.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,适时调整加水量,保证配合比准确性。运输车辆要有防雨措施。施工前准备好防雨棚等防雨设施。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,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,及时浇筑、振动、抹面成型、养生。
(六)冬期施工质量控制
冬期施工基本要求
(1)应尽量将土方和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。
(2)当施工现场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℃,或最低环境气温低于-3℃时,应视为进入冬期施工。
(3)冬期施工中,既要防冻又要快速,以保证质量。
(4)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、加热、保温等物资。
(七)高温期施工
